(本文来源于《清华金融评论》2022年第8期) 进入专题: 金融安全 。
面对这个现实,我们加深了对蒙代尔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的理解。尽管可兑换货币并不一定是国际货币,但国际货币一定是可兑换货币。
深度参与区域本币化进程 如果后一种选择值得争取,那么就要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安排。至此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便由国际需求决定,成为一个随世界经济发展而自然发展的过程。从发展趋势看,囿于国内外种种原因,经常项目会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并且需要进行维护,稳定逆差的形成只能倚重资本项目,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,相应的回流主要通过金融科目。其结果便是人民币定价以利率为锚,进而构成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世界央行的基础条件。中国的改革是问题导向的改革。
大型经济体占全球GDP比重高、影响大,其本币以及与此相关的融资活动具有特殊的地位。而且在面对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收窄的趋势下,是否还要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下形成稳定的逆差机制,以及怎样平衡,仍不失为一个重大难题。资金流动的载体有三,一是机构,二是市场,三是产品。
需要强调的又一重点,就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。值得一提的是,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进一步金融改革仅仅提到四个方面,其中豁然便有健全资本市场功能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表述,足证其极端重要性。因此,构建新发展格局,进一步凸显了完善金融机制的极端重要性。近年来,我国资本市场包容度显著提升,企业上市周期大幅缩短,可预期性明显增强,相信坚持下去,我国资本市场支撑经济转型的能力将大大提高,双循环的金融基础就能够夯实。
我们需要通过资本市场,通过千万人的投资交易活动去对发展方向和领域等进行甄别。所以,全面实行审批制,大力推广退市制度,是增强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。
应当说,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,我国在世界上属于第一梯队。李扬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进入 李扬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金融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 。显然,实行审批制,大量的高新科技企业就较难进入市场。如所周知,商业银行是一类风险厌恶型金融机构,但是,在资源配置格局剧烈变动过程中,风险处处存在,作为风险厌恶型机构,商业银行断难去有效支持这样的巨变过程。
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,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。金融改革要进一步深化,丰富产品就是必要的一环。总之,进一步推进三率的市场化改革,是金融适配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。要让这个转换有效率,一方面,要支持高新科技全面产业化,另一方面,金融业自身也要用高新科技来武装和改造自己。
因此,如果我们不能在金融科技的技术开发上奋起直追,如果不能在诸如数据安全、投资者保护、信息安全、隐私权保护、国家金融安全保护等关键环节上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,我们的金融科技发展迟早会遇到技术瓶颈和制度瓶颈,果若如此,我们的市场优势也会丧失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。
这就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的含义:血脉通,发展才顺畅。应当说,经过多年努力,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。
但是,仔细把我们的情况同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较就能发现,在这个关乎我们金融业未来战略竞争能力的领域,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。这一目标,将主导未来我国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经济金融的发展方向。形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,其中之一,就与上市的审批制有关。汇率决定的是资源在国内外配置的比较优势,关乎双循环大格局的形成和发展。试想,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不支持那些生产芯片、刻录机、无人机、航空发动机和航天器等尖端技术的公司,这个市场的效率是根本谈不上的。过去大家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理解有偏差,总的来说,我们眼界大多囿于那些有形的基础设施方面,例如支付清算、数据库的建设等,而大大忽略了那些可能更为重要的无形设施。
三、勿忘科技赋能金融改革 论及支持发展格局转型的金融改革,绝不能忘记科技赋能。因此,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,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,而其中的关键,则是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国债管理上精诚合作,密切配合。
从技术角度分析,能够从事风险投资活动的机构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,如基金、证券、VC、PE、租赁和信托等。二、为资源配置转型提供有效载体 从金融角度观察的资源配置过程,就是资金流动。
高新科技企业则不同,它们一开始大多是轻资产的,其利润大都不高甚至索性没有利润,而且,此类企业的投入中知识产权占比较高,审批制一向就不认可这种资产形式。我们比较了中、美、英等国家的金融科技发展状况,发现: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是三大动力,即市场拉动、技术驱动和制度保障。
此类机构发展不足,将使得我们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的严峻挑战。质言之,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之一,就是深化金融改革,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,引导资源配置转型的能力。这意味着,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,对于支持有一定风险的资源配置格局的重新调整,不仅动力不够,而且能力不足。显然,今后,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,使我国汇率的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例如,金融科技运用到银行贷款领域,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破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困局。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:广义的金融基础设施是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,主要包括支付体系、法律环境、公司治理、会计准则、信用环境、反洗钱以及由金融监管、信息服务、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、投资者保护制度组成的金融安全网等。
更何况,当今世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,使得我们难以完全根据比较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。因此,当下,资本市场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。
近年来,我国注册制改革成效初显。在传统体制下,资源配置的机制是钱跟物走,在市场经济下,配置机制变为物跟钱走。
毕竟,与当今大型发达经济体(例如日本、美国等)相比,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长期畸高——要成为世界大国,我们也须将经济发展依托的重点转移至国内来。通过对中美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,我们发现,在我国资本市场中,传统企业多,工业企业多,中等企业多,而美国则是创新型企业多,高新科技企业多,大企业多。金融基础设施在金融体系和更广泛的经济活动中,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是保证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基础。新发展格局的构建,是从两头在外、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格局转换到以国内循环为主体,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。
然而,在中国金融机构体系中,商业银行的比重太高,是一个老问题。发展格局转型,意味着大规模转变资源配置的格局,而金融则是引导、承载、推动、优化资源配置格局转型的最重要机制。
这个任务已经提出甚久,我们不能再拖延下去了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浓墨重彩阐述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。
因此,利用现代科技全面改造金融体系,大力发展金融科技,以及深度引入高新科技,全面完善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,均为必须要做的事情。美国几乎是所有的新金融科技的发源地,英国则是运用金融科技的制度保障最完善的国家,而中国则明显地依靠市场拉动,主要是金融科技应用的领域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